走近洛河,探寻中华文化的源泉

洛河
这是一条仅仅长467公里的河流,但它却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。
这是一片流域面积仅仅1.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但它却涌现出了一批光耀华夏历史的风流人物。
我们轻视它的身量小,我们却震惊它的能量大。怀着千般疑惑,我们将镜头聚焦于这片神奇的土地。
这条河,叫洛河。

洛河
它发源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与蓝田县、临渭区交界的箭峪岭侧木岔沟。在卢氏县河囗街进入河南省境,到卢氏、洛宁交界处的故县水库入洛阳市境,然后向东流经洛宁县、宜阳县,以及高新区、洛龙区,至偃师市山化镇出境,在巩义市神堤山汇入黄河。

洛河流域图
它吸纳西岳华山的涓涓细流,穿越熊耳山与崤山的千沟万壑,汇聚条条支流,终于奔腾向前,投入到黄河的怀抱。
它身处大中国的腹地,既有崇山峻岭,又有清流激湍,上古先民从山之峻拔学到了“仁”,从水之灵动学到了“智”。所以,孔子慨叹,仁者乐山,智者乐水。
于是,就在这黄河与洛水的交汇激荡中,一则中华文明的发祥传说诞生了。
相传在上古时代,黄河中出现了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,生有双翼,高八尺五寸,身披龙鳞,凌波踏水,如履平地,背负图点,游弋于黄河之中。人们称之为龙马,这就是后人常说的“龙马负图”。伏羲氏见后,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,画出了图样。
在今天河南省孟津县会盟镇的雷河村,有一个建于晋怀帝四年的寺院,名叫龙马负图寺,正是附会了这一传说。

就在伏羲氏得图之后,洛河里又出现了一种神龟,背驮“洛书”,伏羲氏便又将“洛书”也记录下来。
在今天河南省洛宁县长水镇,还保存着刻有“洛出书处”四个大字的汉魏时期和清雍正二年的两通遗存大碑。

于是,伏羲氏依据“河图”与“洛书”,反复推演,终将乾、坤、震、艮、坎、离、兑、巽画作八卦,这就是影响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《周易》一书的来源。
这两个传说,就是赫赫有名的“河图洛书”。
有据可查的最早古籍《周易·系辞》中说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”。春秋时期,孔子曾经慨叹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”。而九合诸侯的齐桓公,欲入主中原,称霸天下,齐相管仲则劝说:“昔人受命者,龙龟假,河出图,洛出书,地出乘黄,今三祥未见,虽曰受命,无乃失诸侯乎!”可见,古人对“河图洛书”之重视。
北宋时期,曾经与开国皇帝赵匡胤下棋赢取华山的陈抟,曾公开“河图洛书”之象数。到了南宋,儒学大家朱熹,正式将“河图洛书”收录于他的著作《周易本义》之首。但此后,有关“河图洛书”真伪之争,一直绵延了中华历史八、九百年之久!
直到1977年春,在对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的考古挖掘中,出土了一件“太乙九宫占盘”,经考古专家研究,它的小圆盘刻划与宋代的“河图洛书”完全吻合。这才有力地证明“河图洛书”早在秦汉时代已经存在,从而否定了疑古派对宋代“河图洛书”系伪造的成见,确立了“河图洛书”的历史地位。
洛河在奔腾前行的历史长河中,何止伏羲氏的传说而已。
在尧舜时期,相传洛河流到卢氏县的范里镇时,由于大山阻绝,河水聚而成泽,淹没了无数生灵。受禅称帝的大禹,率万民开山劈石,终于导洛水东流。
在今天河南省卢氏县的范里镇山河口,还有一通神禹导洛处的石碑。

我们沿着神禹导洛处的河谷一路向前,当进入洛宁县时,又有一处纪念中华文化划时代意义的人物——仓颉的造字台遗迹。

相关推荐:
- [常识]驱蚊草为什么掉叶子(要想夏天驱蚊效果好,驱蚊草叶子不能掉!)
- [常识]空调里面为什么有水声(开空调有水流声是什么问题?)
- [常识]冰箱为什么不结冰(家里的冰箱不结冰,方法特别的简单!)
- [常识]养的金鱼为什么容易死(新手饲养金鱼,为什么会死于这4个原因)
- [常识]保鲜柜为什么会有水(超市冷藏展示柜漏水原因大搜集)
- [常识]热水器为什么老是跳闸(为什么家里使用即热式电热水器会频繁跳闸?)
- [常识]产品为什么要创新(产品创新的类型、方法与内容)
- [常识]净水器为什么有废水(净水器产生的“废水”有再利用价值吗?)
- [常识]缝纫机为什么老断线什么原因(缝纫机短线的调整方法)
- [常识]为什么电脑开机慢(一文教你找到原因并解决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