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群秀百科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常识

临泉县代表性的古迹遗址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12-13 08:42:34


1.千年银杏树:临泉三大古迹之一,别名白果树,树龄1350年,种于唐代,系沈氏后人为纪念祖先所栽。现树高30米、胸围6.45米、冠幅22.5米,有九大主技构成,形成“九棱十八丫,七十二枝杈”奇特形态,现为一级古树。

2.老丘堆遗址:临泉三大古迹之一,传说老丘堆是周文王第十子,聃季载埋葬地。地理位置于临泉县城流鞍河旁,别名沈子墓,人称老古堆。长50米,宽20米,高10米。据考古专家认定,此处是一个原始社会部落遗址,出土有石斧、石锛、石箭头、石刀、陶方鼎、陶纺轮等,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。

2.育才阁:是革命家张蕴华于1929年任长官小学校长时所建。当时,他组织有学生会、穷人会、夜校等,提出“扒庙宇,打神像,兴学堂”的口号,带领学生、教师和穷人先后扒掉7座庙宇,又扒掉自家的3间瓦房,并勒令当地土豪劣绅献粮献款。

3.魏野畴纪念馆:魏野畴原名魏凤标,陕西兴平县人,在1928年4月8日任阜阳“九四起义”总指挥,由于叛徒告密再遭遇下大雨造成起义失败,在4月9日夜率起义部队向西南撤退,途经老集遭国民党部队和土匪拦截被捕关押房间里,后帮助同志逃走使敌人恼羞成,于1928年4月10日凌晨,将魏野畴杀害在老集东边的洼地里,时年31岁。魏野畴纪念馆在建馆20多年来,先后接待中央、省、市、县各级领导干部4000多次,接待广大工人、农民、解放军官兵、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逾百万人次。

5.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:1947年6月,刘伯承、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部署,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,千里跃进大别山,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序幕。为了在中原立足生根,刘邓大军选择人口众多、给养丰富、地势偏僻的临泉县作为指挥中心和休整之地,在此运筹帷幄、指挥作战长达88天,将解放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,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,绘就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雄浑画卷。为缅怀这段光辉历史,教育启示后人,在省及阜阳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,2013年6月临泉县投资兴建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,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布展,2015年8月30日正式建成开馆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群秀百科 琼ICP备2024032622号-18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