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群秀百科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常识

苏州报恩寺的由来和历史(苏州北塔报恩寺观览记)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12-03 09:22:29

北塔报恩寺

外地游客到苏州旅游恐怕大多不会到北塔报恩寺,因为就其知名度而言,它比不上那些著名园林。我前几次到苏州也没来过北塔报恩寺,此次到苏州旅游原来计划的行程也不包括这里,但因居住的酒店正好在附近,这天早上吃完早点就顺便去观览了一番。

北塔报恩寺院落不大,不收门票,但占据多项苏州之最,在苏州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

北塔报恩寺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寺院,距今已有1700多年。寺院最初建于三国赤乌年间(238—251年),系孙权为乳母陈氏所建,始称通玄寺。唐初改称开元寺,后易名为报恩寺。

夜色下的报恩寺北塔


刘禹锡《题报恩寺》

在报恩寺对面一座建筑物外墙有一首刘禹锡的诗《题报恩寺》,诗云:云外支硎寺,名声敌虎丘。石文留马迹,峰势耸牛头。泉眼潜通海,松门预带秋。迟回好风景,王谢昔曾游。诗写于何时,竟没查到相关资料,估计是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所写,这说明刘禹锡当时来过报恩寺。

现今报恩寺中最知名的建筑当为北塔,俗称北寺塔。游览过拙政园的朋友对这个塔一定有印象,因为拙政园的建园理念和技法就有“借景造景”一说,而所谓“借景”往往就是借北塔之景,所以在拙政园有多处可看到此塔。

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(502-557年)的北塔是楼阁式佛塔,八面九层,塔高76米,号称江南第一古塔,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。塔内设置木梯,据说原来游人可以循级而上,俯瞰苏州古城全貌。遗憾的是现在已经锁闭,不能上塔了。

北寺塔东侧是明万历四十年重建的楠木观音殿,是苏州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筑。寺院后面有梅圃,这是一个小型园林,非常幽静。我来到这里,因为正是早晨,听到的都是鸟儿欢快的鸣叫,看到的是满眼的青翠,其他景点的摩肩接踵在这里是看不到的。

从梅圃看北塔


值得一书的是苏州北塔报恩寺有一碑亭,名“武梁遗轨”。亭子不大,其中置有元代石雕艺术品张士诚记功碑,是江南巨商沈万三为张士诚所立。内容是张士诚款待元使的礼仪画面。作为元代记事石碑,工艺精细,在全国也是非常罕见的。

为什么亭子叫“武梁遗轨”呢?“遗轨”的意思是前代或前人留传下来的规范准则。记功碑采用高浮雕的手法,雕工精细,风格与山东东汉武梁祠画像石接近,故名“武梁遗轨”。

武梁遗轨亭


张士诚记功碑

当年张士诚败给了朱元璋,却赢得了苏州百姓。据说,苏州城里的街巷,苏州人吃的点心,传承的习俗,甚至是说话的方式里都能找到张士诚的印记,而为朱元璋对手张士诚所立记功碑能够历经明代保存下来,也说明当年吴王张士诚备受苏州百姓爱戴。有专家说,历史是胜利者的书写,这话可能不一定全对,因为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以至民俗也是一种历史!而这种历史更多体现的是老百姓的情感所向!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群秀百科 琼ICP备2024032622号-18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