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推100公斤的人多吗(卧推100kg是什么水平?)

一、运动科学实验数据:普通人的卧推极限大约是100-120kg左右
其实中国有很多卧推强的人,卧推水平很高,能卧推150、180甚至200kg的都大有人在。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很多高手,就认为普通人也都能卧推这个重量。这就像有钱人很多,我们不能因此说月收入3万就是人均都可以达到的水平。
其实在健身房,卧推100kg已经算是练的相当不错了,很多人练了8年10年也就卧推100-120kg。以专业力量举的标准来说,卧推180kg就是精英级力量举运动员的卧推门槛。
接下来,我们看看,许多运动科学实验上,健康年轻受试者的数据:
1.《欧洲应用生理学杂志》:拥有平均8年系统训练经验的受试者,卧推极限平均103kg
2016年,Joaquin等人在权威期刊《欧洲应用生理学杂志》上发表了一个卧推研究[1]。受试者是18名健康男性,都是长期系统训练的铁杆健身爱好者,他们平均有8年的系统训练经验,卧推极限平均是103kg,平均年龄31岁,平均身高179cm,平均体重82kg(图7)。

图1
这就是现实,普通人的水平,8年极限103kg。这个水平其实也符合大多数人的观察:在一般的商业健身房中,能卧推100kg就算是练得相当不错了。
2.《美国国家力量与体能协会》:拥有平均4.6年系统训练经验的受试者,卧推极限平均100kg
2013年,Atle等人在权威期刊《美国国家力量与体能协会》—NSCA发表了一个卧推研究[2]。这个研究中的受试者有平均4.6年的训练经验,6RM卧推平均85kg(图8);根据换算,他们的卧推极限大概在100kg左右;他们平均身高1.82m,平均体重82kg。

图2
3. 《体育科学杂志》:平均4.6年系统训练经验,平均卧推极限104kg左右
2013年,Atle等人在权威期刊《体育科学杂志》发表了一项卧推研究[3],受试者是20名年轻健康的成人,平均身高1.8m,平均体重78.6kg,平均有4.6年的力量训练经验(图9)。

图3
根据测试结果,他们的杠铃卧推1RM重量大概在105kg左右(图10)。

图4
4. 《美国国家力量与体能协会》:平均7.6年系统训练经验,平均卧推极限108.6kg
2017年,Déborah等人在NSCA发表了一项关于的卧推研究[4],招募了19个健康成人作为受试者,平均身高1.72m,平均体重80.3kg,平均有7.6年的系统训练经验,平均10RM平板杠铃卧推重量81.5kg。

图5
根据换算结果,10RM重量大约是1RM的75%,他们1RM卧推理论极限值108.6kg左右(图10),注意这是理论,实际上可能还略低于这个值。
5. 《美国国家力量与体能协会》:研究中的力量举运动员平均体重94kg,平均卧推极限139.7kg
2019年,Dugdale等人在NSCA发表了一项关于卧推对研究[5],招募了15名男性竞技力量举运动员(compititive powerlifters),他们平均年龄27岁,平均体重94.2kg,平均1RM卧推139.7kg(图11)。

图6
也就是说,140kg卧推已经可以勉强算是竞技力量举运动员的水平;这可能令一些网友太失望了,好像不卧推个200kg怎么能是力量举运动员呢?但别忘了,180kg是力量举界公认的精英级力量举运动员的卧推门槛。
根据这些数据,卧推100-120kg左右应该就是普通健康成年男性的极限,这也和大家在健身房的观察相符。也许卧推200甚至300kg以上的高手不少,但这并不影响绝大多数男性推不起150。
二、中国男性平均69kg体重,按上限卧推1.5倍体重换算,极限100kg附近
为什么说普通人推不起150kg,因为许多运动科学实验都已经证明了,普通人能推起的重量就1.5倍体重作用。体重跟卧推重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,这些内容我们很早就写过了:
2002年,William等人对20名力量举运动员(其中包含4名世界冠军和3名美国冠军)进行了研究,发现卧推成绩和(单位身高内的)肌肉量之间是这样的关系:

图7
这种关系在文献中叫做极强的正相关性,用民间的话来说就是成正比。
不但力量举是如此,举重也是如此:前苏联国家力量顾问(后美国滨州大学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主任)扎齐奥尔斯基的书中,他以对数的形式,归纳出了体重与举起重量之间的明确线性关系:

图8
有人曾经抬杠说这是运动员的数据,未必符合普通人。那我们把普通人的数据拿出来看看:日本Fuku等人2001年对259名大学生进行的研究得出,上肢肌肉力量与体积之间,存在极为明显的线性关系。
这张图上,纵轴是肌肉体积,横轴是力量;EF是elbow flextion(肘屈)的缩写,EE是elbow extention(伸肘)的缩写。肘屈/肘伸力量,与肌肉体积之间。有极强的正相关性(r=0.92)。

图9
更令人信服的是,不光力量举、举重、普通人的肌肉体积和力量之间是这样的关系,病人也是如此。例如Andrew等人2008年以肌营养不良症患者为对象,研究并总结了他们的肌肉体积与力量之间的关系:途中纵轴是手臂力量(牛),横轴是手臂肌肉量。

图10
很明显,病人和健康对照组之间,肌肉力量和肌肉量的斜率基本上保持不变。
最后需要强调的是,决定力量的因素很多,比如神经,比如身体结构等等。但是如文献中所说,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身高内的瘦体重(肌肉量),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小。
怎么知道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小呢?大家看图17,所有的点都相对集中、相对密集的排列成一条斜线,离散度较低。很显然,肌肉量以外的因素对力量的影响越大,这些点会分布得越分散。
三、推150kg或者2倍体重已经能拿某些力量举比赛冠军
卧推180kg就是精英级力量举运动员的卧推门槛,能推起150kg的,绝对不是普通人。比如我,嗯力训研究所团队成员中有不少卧推150kg,但这并不代表卧推150kg是大多数普通人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,我们的成员全部是按运动员的标准招收的,根本不招普通人(成员指内部工作人员)。
例如我们的男成员阿煜,平时训练卧推最大重量150kg,体重75kg,他体重更大些的时候深蹲硬拉也都接近230kg,三大项总和接近600kg。

图11
他也是2021年CPA某场力量举比赛的75kg级卧推单项冠军。就算CPA的含金量不如IPF,这个水平也不是普通人都能达到的。

图12
另一个男成员小丛,练了7年左右,而且是蒙古人,力量很强,85kg左右体重卧推155kg,深蹲硬拉也都是220kg左右(近2.6倍体重),三大项总成绩600;他也参加过各种比赛,拿过2019长三角古典健美b组亚军、赛普全明星健美A组冠军等。

图13
这样的天赋才能勉强卧推155kg(极限),普通人想达到这样的水平当然是不可能的。力训研究所女成员小白,体重60kg左右卧推80kg两次,极限在85kg以上。

图14
看看她的肌肉水平:

图15
力训研究所另一个女成员,体重58kg,深蹲125kg(近2.2倍体重)、硬拉145kg4次,150kg2次(近2.7倍体重)。

图16

图17
从这些成员看出,力训研究所的成员都是很优秀的年轻人,都是天赋小怪物。
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天赋和身体条件的群体中,卧推150kg也不是个小数字,很多体重不太大的成员也推起得非常艰难,所以普通人想卧推150kg是肯定不可能的,能推起来的也绝不是普通人。
结论:
- 运动科学实验的数据显示大多数普通人经过多年训练后,相对卧推水平大约是1.2-1.5倍体重;
- 不管是力量举冠军还是举重运动员,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病人,只要是个人,骨骼肌体积和力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就是明确的;
- 单位身高内的肌肉量是决定卧推成绩的主要因素,构成这些斜线的个体排列相对集中,离散度比较低。
综合以上几点,对于身高1.7-1.8m、相对卧推力量1.2-1.5倍体重的普通人来说,如果要卧推150kg,需要有100-125kg的体重,并且体脂不太高。
然而中国成年男性的平均体重大约是70kg多一点,并且普遍体脂略高,这个肌肉量,离100-125kg的中低体脂的要求还差得很远,因此普通人是绝不可能卧推150kg的。
此外还要注意,80kg的人推120kg,比100kg的人推150kg要更容易一些,因为相对力量随体重的升高而下降。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,要推起150kg卧推所需的体重和瘦肉量还需要进一步上调,这就让大多数普通人推起150kg变得更加不可能。
1. ^Joaquin Calatayud, Jonas Vinstrup, Markus Due Jakobsen, Emil Sundstrup, Mikkel Brandt, Kenneth Jay, Juan Carlos Colado, Lars Louis Andersen.Importance of mind-muscle connection during 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.Eur J Appl Physiol.2016 Mar;116(3):527-33.Epub 2015 Dec 23.
2. ^Atle H Saeterbakken 1, Marius S Fimland.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 and 6RM strength in bench press on stable and unstable surfaces.J Strength Cond Res. 2013 Apr;27(4):1101-7.
3. ^Atle H Saeterbakken 1, Roland van den Tillaar, Marius S Fimland.A comparison of muscle activity and 1-RM strength of three chest-press exercises with different stability requirements.J Sports Sci . 2011 Mar;29(5):533-8.
4. ^Déborah de Araújo Farias 1, Jeffrey M Willardson, Gabriel A Paz, Ewertton de S Bezerra, Humberto Miranda.Maximal Strength Performance and Muscle Activation for the Bench Press and Triceps Extension Exercises Adopting Dumbbell, Barbell, and Machine Modalities Over Multiple Sets.J Strength Cond Res. 2017 Jul;31(7):1879-1887.
5. ^James H Dugdale 1, Angus M Hunter, Thomas G Di Virgilio, Lewis J Macgregor, D Lee Hamilton.Influence of the "Slingshot" Bench Press Training Aid on Bench Press Kinematics and Neuromuscular Activity in Competitive Powerlifters.J Strength Cond Res. 2019 Feb;33(2):327-336.
相关推荐:
- [常识]驱蚊草为什么掉叶子(要想夏天驱蚊效果好,驱蚊草叶子不能掉!)
- [常识]空调里面为什么有水声(开空调有水流声是什么问题?)
- [常识]冰箱为什么不结冰(家里的冰箱不结冰,方法特别的简单!)
- [常识]养的金鱼为什么容易死(新手饲养金鱼,为什么会死于这4个原因)
- [常识]保鲜柜为什么会有水(超市冷藏展示柜漏水原因大搜集)
- [常识]热水器为什么老是跳闸(为什么家里使用即热式电热水器会频繁跳闸?)
- [常识]产品为什么要创新(产品创新的类型、方法与内容)
- [常识]净水器为什么有废水(净水器产生的“废水”有再利用价值吗?)
- [常识]缝纫机为什么老断线什么原因(缝纫机短线的调整方法)
- [常识]为什么电脑开机慢(一文教你找到原因并解决!)